你所在位置:首页> 工作动态
广州地面站运行控制室党员先锋队: “什么都难不倒我们” 来源:  时间:2021-03-04 【字体:  

天仰“星”转,地聚收传。与风云气象卫星发展同步,地面应用系统亦实现了国内遥感卫星数据由南北两极地面站和国内4个地面站接收并实时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除了北京、乌鲁木齐、佳木斯,广州是唯一的“南”站。“南”站有这样一群人,他们24小时不间断坚守在工作岗位上,越艰难时越向前,他们就是广州气象卫星地面站(以下简称“广州地面站")运行控制室党员先锋队。

20世纪90年代,气象卫星事业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低谷期”。广州地面站在1986年正式业务运行,后续的四五年事业发展后劲不足。时任科长的郭建道查阅了很多业务相关资料,在运控业务上狂补“功课”,并始终相信卫星事业一定会“柳暗花明”。1997年风云二号A星、1999年风云一号C星、2004年风云二号C星相继成功发射,并突破了长寿命稳定运行的技术瓶颈,具备了提供长期连续业务观测资料的能力。2001年,广州地面站业务逐渐复苏。

2001年至2004年,广州地面站招了很多能干的年轻人,胡民达、陈翔、李楚洲等党员干部逐渐成为骨干,卫星地面业务逐步有了起色。但前期的业务都需要业务技术人员亲自摸索,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难题。

“2005年,我刚上班一年,站里A机天线减速器就出现了故障,急需更换。”广州地面站副站长胡民达回忆。技术人员一起将天线用麻绳固定,小心翼翼将配重拆除,更换减速器。但是天线的重量超过了大家的想象,在配重拆除后,因天线没被固定住,麻绳瞬间绷断,天线砸了下来。

“当时我最年轻,撑住天线的最低端;砸下来时,我跑得很快,但科室的一位老同事手部血肉模糊,马上就送医院了。”胡民达想起那次设备维修,仍心惊胆战。

血的教训,让业务运行科的技术人员更加警醒,自主维修必须练好硬功。经过实操、培训、研讨交流,业务运行科的骨干们逐渐完成了很多项目改造,为给用户提供可靠的数据服务打下了良好基础。

广州地面站的“破茧成蝶”,见证了卫星站技术骨干的集体“成长”。现如今,业务运行科已更名为运行控制室,13名在编职工中有8名是共产党员,他们不仅是业务主力,更是一线先锋队。

2020年4月15日,广州地面站卫星站加强了“电子化监控+人工巡查”二合一的巡检。在人工巡查的第一个星期,就发现了3号天线出现故障。在打开3号天线下机房的瞬间,运行控制室的青年党员肖华就闻到烧焦的味道。发现问题后,肖华第一时间报告科长陈翔,拉闸断电,排查故障。胡民达、陈翔、肖华等几个党员组成了设备检修小分队,迅速赶到现场查看发现变压器上的绝缘材料正在挥发难闻的气味。找到源头后,小分队立刻将故障上报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并切换为另外的设备运行。整个应急处置过程不超过18分钟,及时避免了设备起火。

“目前广州地面站的迅速响应机制已十分成熟,党员冲锋在前,感觉什么都难不倒我们。”胡民达欣慰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