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气象局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承办:广东省气象探测数据中心
京ICP备05004897号
粤公网安备44000846012-00003号 网站标识码:bm54190017
1 | 广东省气象局关于神盾科技(广州)有限... | 2022-03-25 |
2 | 广东省气象局关于广东中铭安全检测有限... | 2022-02-18 |
3 | 广东省气象局关于广东真正工程检测有限... | 2021-08-31 |
4 | 广东省气象局关于深圳市建设工程质量检... | 2021-08-17 |
5 | 广东省气象局关于广州增城正源建设工程... | 2021-05-08 |
6 | 广东省气象局关于广东省建筑材料研究院... | 2021-03-29 |
7 | 广东省气象局关于江门市市区防雷设施检... | 2021-02-07 |
8 | 广东省气象局关于梅州市气象公共安全技... | 2021-01-27 |
2015年10月4日,台风“彩虹”外围环流在佛山产生强龙卷风,引发社会关注。
2016年,黄先香牵头成立龙卷风技术研究攻关团队,依托全国唯一的龙卷研究专门机构——佛山市龙卷风研究中心,大胆开展“追风”行动。2019年,广东省佛山市气象局黄先香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以下简称“创新工作室”)成立,聚焦捕捉龙卷风。
要研究和捕捉龙卷风,就要先了解龙卷风的基本活动规律,而我国可供研究的龙卷风案例和数据资料十分有限,这加大了科研难度。为了获得更多的国内龙卷风第一手资料,黄先香决定带领团队开展龙卷风历史档案整理和调研普查。
“龙卷都过了,你们还去现场调研什么?”曾有记者这样问。“去现场搜集第一手龙卷灾害现场数据,以及周边地形地貌资料,然后与当时天气雷达图上的‘蛛丝马迹’进行对比分析,可以进一步研究龙卷致灾机理,分析龙卷生成和发展规律。”创新工作室成员李彩玲说。
“每次灾调都是和时间赛跑,看到龙卷风过后房屋倒塌、树木倒伏、庄稼被毁,再听到有人员伤亡,我心里都感觉沉沉的,不想放过任何痕迹和‘物证’,一心想着怎么逮到这条‘恶龙’!”创新工作室成员李兆明说。
现在,黄先香带领团队采集了广东地区近200个龙卷风案例,初步建成广东历史龙卷风天气查询系统、龙卷风险识别系统,可以实现对广东历史龙卷风灾害、天气形势、雷达观测的快速查询。他们风雨兼程跨越10余个省份,行程超10万公里,开展了国内近60次龙卷等强对流大风灾害的现场调查,还参与我国《龙卷风强度等级》行业标准编制工作,编写龙卷风灾情调查技术规范和业务手册,建立了一套详细的全国龙卷风数据集。“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基础研究只有当量变累积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引起质的飞跃。我们在全国开展龙卷灾害调查,就是要做好基础性工作。”黄先香说。
创新工作室现有成员16人,但对于研究龙卷风这一重量级科研课题来讲,力量依然如小蚂蚁。近年来,团队加强与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2020年,佛山市龙卷风研究中心承办了中国首届龙卷学术交流会,邀请国内外140名专家探讨龙卷预报预警技术研究。2021年,黄先香联合中山大学戴永久院士成功申报佛山市“院士专家工作站”项目,共同开展龙卷等致灾雷暴大风精细化探测及机理研究。
经过多年钻研,创新工作室团队初步创建了广东热带气旋龙卷风的预报预警技术流程和龙卷风险识别系统,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预警业务,2018年“捕捉”到3次龙卷风。“这算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但未来之路仍充满挑战。”黄先香说。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已逐步建成世界上最先进的相控阵天气雷达网,但尚缺乏高效好用的雷达分析软件,基于该新型探测仪器的龙卷客观识别算法还亟待优化。团队成员白兰强有些焦虑:“我们很需要专家指点!佛山正在筹备第二届龙卷学术交流会,希望借助这个平台抛砖引玉,集智攻关,和国内外专家一起攻坚克难。”
近年来,创新工作室团队数次获得肯定。“荣誉是对我们团队的鼓励,我们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希望更多青年‘追风者’加入我们团队,绵绵用力,久久为功。”黄先香说。
——来源:《中国气象报》2022-05-09 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