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13-01-08 06:49

2013年东莞气象工作将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全力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推进气象服务现代化。继续完善并深入推动“政府组织、预警先导、部门联动、社会响应”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的建设,进一步完善镇街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编制和督促落实,深入贯彻落实国办33号文和省府130号文,提高预警信息发布的权威性和覆盖面,切实提高气象防灾减灾的能力。建立健全民生气象服务体系,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和个性化气象服务。

(二)大力推进气象基础业务现代化。制定和完善东莞气象现代化指标体系和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行动计划。全力推进东莞气象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项目的落实和实施。进一步完善已有中小尺度气象灾害监测网,建成海洋气象观测浮标站,推进松山湖、清溪气候指标站建设,全面布局交通物流气象观测网;加紧建立雷电灾害监测网,提升雷电预警水平;进一步完善我市的大气成分监测,增加灰霾前体物等监测项目,对城市热岛效应进行研究,提高环境整治的针对性。

(三)大力推进气象科技现代化。不断加强气象预报预测的科技内涵和精细化程度,加强业务流程的科学化管理,努力提高预报预测的能力和水平,满足气象防灾减灾需求。高度重视东莞气候变化规律的研究,积极探索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规律,为加强节能减排和适应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扎实推进台风、暴雨等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分析、风险区划和对农业、交通、水资源等重点行业影响的定量化评估;提升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能力,积极开展“三重”建设项目的气候可行论证工作,不断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四)大力推进气象社会管理现代化。进一步加强和深化气象部门与地方政府双重领导,紧密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加强公共气象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建立健全地方气象法规、规章,建立和完善稳定可靠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进一步落实双重计划财务体制,将为地方服务的气象事业建设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形成稳定的地方财政气象投入渠道。继续深化气象行政管理方式转变,切实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气象灾害防御管理、气象行业管理等各项社会管理职能,健全气象行政执法机构和队伍,进一步提高履行气象社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维护气象活动的正常秩序。

(五)大力推进气象科普现代化。扎实开展好每年3月全市气象灾害应急知识宣传教育月活动。将东莞气象天文科普馆打造成提升市民防灾减灾意识和科技素养的重要平台,培养公众科学环保的生活理念。着眼于科普宣传阵地化、科普活动常态化、科普投入多元化和科普工作规范化的“四化”目标,着力加强一批科普志愿者、一批科普设施、一批精品项目和一批科普示范社区的“四个一”建设,逐步建立和健全政府主导、部门推动、新闻媒体支持、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全方位立体化气象科普宣传工作模式,

(六)大力推进气象人才队伍现代化。积极实施人才战略,大力推行职工素质培养;完善人才吸引工程,采取局校合作、上下合作、部门合作等形式,为培养和吸引人才提供平台。完善科技创新机制,注重科研基础条件建设,搭建科研与业务结合的科技创新平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组建科研团队,对新探测资料应用、精细化预报预警技术、数值释用技术等进行研究,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并加强新技术在气象服务上的应用;继续加强和不断深化气象部门与相关部门、行业、科研机构、院校等的交流与合作,重点推进重大气象科技攻关、气象监测设施建设、提高气象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合作。

广东省气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