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位置:首页> 媒体聚焦
我国将建设全球气象灾害快速响应卫星遥感服务平台 来源: 中国气象报社  时间:2019-04-26 16:55:00 【字体:  

 中国气象报记者卢健报道  4月19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气象卫星遥感动态监测、分析技术及定量应用方法及平台研究”项目正式启动。依托该项目,未来我国将完成全球气象灾害快速响应卫星遥感服务平台建设,具备全球主要气象灾害定量监测能力。通过该项目建设,将有效提高我国及“一带一路”国家的气象灾害监测预报水平。

  “一带一路”倡议和国家发展战略要求实现气象灾害“全球监测、全球预报、全球服务”,对提升国产气象卫星全球气象灾害监测服务能力提出迫切需求。但目前,我国在多源卫星观测资料融合(不同轨道卫星、仪器、通道)、气象卫星数据高精度反演、全球气象灾害监测及快速响应服务能力等关键技术上与实际应用需求仍存在明显差距。

  该项目由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牵头承担,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中国航天系统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参加研究。童庆禧、许健民、蒋兴伟等10位院士专家组成项目咨询专家组。

  据该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主任杨军介绍,针对这些关键技术问题,该项目旨在突破基于国产气象卫星的全球主要气象灾害关键参数高精度反演与产品融合技术,研发全球主要气象灾害定量监测模型,形成近5年台风等全球主要气象灾害遥感数据集,建立具备全球实时业务能力的气象灾害遥感分析与快速响应平台,未来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点区域示范应用。

  童庆禧表示,气象灾害与地质、水文灾害,生态环境、大气污染等有紧密联系。因此该项目在以国产气象卫星为数据基础的同时,建议加强国产卫星与国外相关卫星数据融合、风云气象卫星与高分卫星数据相结合,以及可见光、红外波段与主被动微波遥感数据相结合。

  许健民提出,加强数据应用能力建设的基础仍是提高国产遥感卫星数据质量,因此要广泛听取和吸纳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等数据用户的反馈,查找不足,进一步提高数据质量。

  据悉,经过50年的发展历程,我国已发射17颗气象卫星,多项技术达世界先进水平。目前7颗卫星在轨业务运行,每日接收存档数据量达8TB,包括总计122类卫星资料。这些资料为气象灾害定量监测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